【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】当植物课遇上诗
植物课的春学期结课快一周了,最近总是忍不住在本子上写一首小诗——“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”。短短20个字,仿佛有某种魔力。上周末湿地植物课结束后,我就在心里默默想着这首小诗,在地铁上回味了一路。这两天的状态就是:只要我手中有笔、眼前有纸,就会无意识地一遍又一遍地写写划划。这首小诗,是我在春学期的最后一次课收获的惊喜。
这首诗出现的场景在我记忆中还十分清晰:当时我们站在桥边,大家一起观察了水中荇菜的特征后,小朋友们判断出了这是一种漂浮类的水生植物。我接着问“如果让你们给它起个名字,你们想叫它什么?”三两个小朋友紧接着就回应“浮萍”,我的“为什么”还没问出口,几个小家伙竟然异口同声地就背起来诗来“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”稚嫩清澈的童声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蹦进了我的耳朵里,当我反应过来,才发现“哦,他们在背一首小诗”。紧接着我又发现,在我的记忆库里并没有这首小诗的存在,可是好像也不影响我对这首小诗的理解。那时刚好看到奥森公园湖面上远处悠悠驶着几艘游船,还有片片荇菜,我不禁开始想象1000多年前的光景。边回味着他们刚刚背的小诗,脑海中慢慢闪现了一个俏皮的溪童的形象——头上顶着两个团子,双脚分立,站在木船上,兴奋又紧张,奋力向前划去,身后清澈的水波翻起了荇菜,留下一条清晰的“水路”。虽然诗中没有提及,在我的想象中应该还会洒下荷花清香。真是有点羡慕起诗中的小孩来。
看着眼前静静飘在水面上的荇菜,我又意识到,与其他的事物相比,植物欣欣向荣的世界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。千年时间过去,此时此刻的植物们与千年之前还有相似的样貌,我们才得以一窥彼时情景的一角,得以想象千年之前人们的某个生活场景。植物作为媒介,这群小娃娃是否能与这首诗中的“小娃”建立某种联系呢,就比如“我看到了你见到的浮萍,我甚至可以想象出来你身后‘浮萍一道开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”。不知这一幕会不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特别的记忆。在我的想象中,或许已经有一颗小种子埋下了,之后再读到这首诗的时候,他们是不是就会想起这个下午,我们一起在奥森找到的“浮萍”的模样,小小的圆圆的叶子,绿色的摊开一片,黄色的小花点缀其中,铺在映着蓝天白云的水面上,随着水波微微摇晃。有一点我可以确信的是,如果让我选择参与植物课以来感受到的最美的一个画面,那就是此刻无疑了。景是美的,天朗气清,天蓝的刚刚好。植物是美的,诗的韵律是美的,诗中所展现的童真童趣是美的。蓝天白云,童声稚嫩,小诗,眼前和远处遍布小诗中所描写的绿意……那种感觉无法由一句话来描述,只能浓缩成一个字——“美”。
一个小家伙又自言自语:“咦?这是植物课,我们为什么背起了诗?”他说完这句话又立刻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,跑开了。这个问题却让我开始思考“为什么”。接下来我想我可能找到了答案。当我们来到“接天莲叶”面前,于满眼绿意中看到一个个立起的尖尖角,它们是幼嫩的荷叶刚刚冒出来的样子,羞涩中还带着一些萌动的力量。现在我才突然明白,怪不得小时候背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之类的诗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那是白纸上的铅字和五感没有结合起来,我当时感受到的只是朗朗上口的韵律感,我甚至都没去想过到底何为“尖尖角”。可是在此刻,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——色彩、形状、质感、光影,还有淡淡的清香,这就是生命力。诗就是在讲述生活,在跟不同的生命打招呼。诗在植物课上的出现,是自然而然的,因为我们真切看到了诗中所描写的生命的模样,看到了它们生长着的状态,是鲜活灵动的。当眼前所见的生命力与记忆库里的字眼发生联系的时候,诗自然脱口而出,这是小朋友们忍不住在和绿油油的生命问好,恰如古人一样,我们正是“借古人之诗献今日之花”。
当植物课遇上诗,就会有神奇的化学反应。在植物课遇上诗,眼前的小娃娃们遇上了1000多年前的同龄人,我遇上了童真童趣、诗与植物酝酿在一起带给我的惊喜。本以为开篇中那首小诗是哪位名不经传的诗人所写,查阅后得知,那首小诗原来是白居易所作《池上》。曾感叹过"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"的诗人,眼中也看到过这般小小的童趣“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”。我在想象他眼中的童趣时,也能感受到我身边围着的小娃娃们的童真。岁月流转,沧海桑田,所幸,童真童趣与植物们的面貌都不曾被历史大刀阔斧地改造。
本来想把这篇小文定名为:当植物遇上诗。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,可是一琢磨,如果问别人“提到植物与诗你能联想到什么?”回答则极有可能是“竹外桃花三两枝”、亦或是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.....总之,就是一长串关于植物的诗词;可是如果加上一个“课”字——当植物课遇上诗,“提到植物课与诗,你联想到了什么?”,现在你可以用10秒钟的时间来静静地想一下,答案是否不一样了。如果你恰好和我们一起刚刚走过了春学期的植物课,在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些鲜活的绿意?
春学期,我们已经从暮冬走到初春,又从晚春走到盛夏。我们留下了一些“美”的挂念:在植物园藏起了一些神秘的宝贝;我们发现了许多可爱的“玩具”:竹蜻蜓、撕不断的叶子、可以吹响的花葶……我们一起见过草木葳蕤,遇到花叶萋萋,还有其中的宿鸟鸣虫,这些都是植物课满满的生命力。
草木有本心,或许植物本身就是一首诗,它们的花果枝桠就是遣词造句,生命轮回的节奏就是韵律铺陈。植物课与诗的相遇,正是我们与植物的相识啊。在植物课上,我们的眼中有了花草,心里有了春秋,这就足够了呀。
向春学期说再见啦,静等秋来。
-黄栌 2018.06.15
《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》系列课程——游学班
全年十次,跟随四季的变化,与植物为伴,一起求索身边植物的美好与奇妙,感受平凡生命的神奇和力量,同时享受平等亲密与共同成长的亲子时光。
“学期制”报名,每学期五次,有周六下午班、周日上午班和周日下午班,目前各班都尚有少量名额,欢迎报名咨询。
点击文末的“阅读原文”立即报名~
盖娅自然学校2018夏令营招募链接: